【历史沿革】1914年,公共卫生学家颜福庆教授创办了“长沙湘雅医学专门学校” 并担任首任校长和卫生科学教授。1920年,学校开设“卫生学”课程。1952年,为贯彻 中央“卫生工作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卫生部要求湘雅医学院举办“卫生专业班”,为完 成这一任务,上半年,湘雅医学院成立了“卫生学教学研究室”,由彭继甫教授任主任。 当年即在暑期招录的医学本科新生中,选取优秀学生120名组成“卫生专业新生班”。197 5年10月20日,湖南医学院党委以卫生学教研室为基础成立了“湖南医学院卫生系”,先后 组建了劳动卫生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统计学、儿童少年 卫生学、卫生化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毒理学和卫生经济学等教研室以及 卫生微生物学和卫生法与卫生监督学教学组。之后又相继成立了环境医学、流行病学、营养 与食品卫生学和卫生统计学研究室。1988年随国家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的调整,卫生系改为“预 防医学系”,同时建立了预防医学研究所。1995年6月1日,更名为“湖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000年4月,中南大学组建后,建立了“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5年12月更名为中南大学湘雅 公共卫生学院。历任党组织负责人章恭湘、许贤文、张文敏、杨世鞭、王满英、赵衡文;历任行政 负责人王翔朴、孙振球、陈金华、谭红专、肖水源、谭红专。现任院领导:党委书记杨土保、院长 胡国清、党委副书记唐媛、副院长陈律、任国峰、肖芳。
【学院基本概况】学院下设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 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等6个二级学科系,6个校级研究所(室 、中心):中南大学人口研究所、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中心、中南大学卫生信息与 卫生管理研究中心、中南大学医疗保障研究所、中南大学自杀预防研究所、中南大学毒理评价实验室等 ; 2个国家级培训基地:即教育部学校卫生人员培训基地、国家级卫生监督培训基地;1个实验中心。 全院在编教职工7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0人,副高级职称23人。院内博士生导师16人,外聘8人,院内 硕士生导师40人,外聘11人。先后有9名教授获国家特殊津贴,2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名湖 南省121人才工程三层次人才,1名教育部跨世纪人才,6名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名湖南 省社科“百人工程”资助对象,1名湖湘青年人才。另有28名国内外资深专家被聘为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拥有在国内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一批学术带头人。现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 动站、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授权点。“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医学应用”与“社会 精神病学”研究方向分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精神病与精神卫生”的研究方向,公共卫 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被列为湖南省重点学科。预防医学本科专业被列为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和特色专业 。近年来,学院发展十分迅速,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18年在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综合 知识与技能竞赛中获二等奖,2019在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竞赛中获一 等奖;学术地位不断提高,学术队伍稳定发展,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加强。近5年,学院共获得各类科研课题 204项,年均科研经费达近千万元。年均发表科研论文近150余篇,其中ESI论文80余篇,先后获省部级科 研成果6项,我院牵头的ESI排名已经进入全球1%,高水平论文数目不断提升,主编全国规划教材5部,其 他教材与学术专著64部。
【学院方向与特色】本学院目前已形成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医学应用研究、慢性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社会行 为与健康、化学毒物诱导肝损伤分子机制、职业和环境因素健康损害、特殊人群营养与健康研究等6个稳定科 研方向。本学院的主要特色与优势有: ①国际科研协作,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公共健康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 对策领域,国际合作课题主要来自于美国NIH、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加拿大CIHR、中华医 学基金会(CMB)以及国外名校的科研合作。近几年出国访问、进修的教师有近30余人。②专业课程建设,在 专业课程建设中,本学科拥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 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 ③学生创新教育效果显著, 每年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学生创新项目50 多项,本科生百分百参加各级创新研究项目。
【学术贡献与社会服务贡献】学院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参与国家和当地公共卫生事业服务。积极参与国 家和湖南省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咨询项目,为制定卫生与健康发展规划提供技术支撑,为公立医院患 者满意度提供第三方评价,参与国家和地方卫生行业标准编制;参与全国和湖南省精神疾患流行病学调查,推动 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体系的建设;参与全国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服务;为西部基层卫生人才、 学校卫生人员培训班和基层卫生监督人员提供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开展酒后驾驶的流行病学研究,成为交警部门 控制酒后驾驶的重要依据;积极为社会提供心理健康科普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