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科普知识(二)

针对医院部分医务人员关心的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防控的有关问题,医院感染控制中心联系了中华预防医学会杨维中教授、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吴安华教授等专业人士,收集一批问题,现进行科普告示:希望大家不信谣、不传谣,后续系列报道推出:

1. 新型冠状病毒密切接触者如何判断?

答:与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但未采取有效防护者可以判定为密切接触者。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与病例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与病例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直接治疗及护理病例、到病例所在的密闭环境中探视病人或停留,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3)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过病人的人员;该病人的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病人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

4)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其他与密切接触者接触的人员。

 

2. 新型冠状病毒可疑暴露者如何判断?

答:可疑暴露者是指暴露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的野生动物、物品和环境,且暴露时未采取有效防护的加工、售卖、搬运、配送或管理等人员。

 

3.什么是普通级医用口罩?

答:普通级的医用口罩,名称比较多(医用护理、一次性医用都属于这一类),名称上没有“防护”、“外科”字样的医用口罩,都是普通级别的医用口罩,该级别口罩不要求对血液具有阻隔作用,也没有密合性要求,因此仅用于普通医疗环境佩戴使用。常见的普通医用口罩多为耳挂式,外观与耳挂式外科口罩比较相似。

4.什么是医用外科口罩?

答: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带的口罩。

5.什么是医用防护口?

答: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5μm 感染因子或近距离< 1m) 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而发生感染的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的使用包括密合性测试、培训、型号的选择、医学处理和维护。

 

6.各种类型的口罩有什么区别?

答:普通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的区别如下:

图片1.png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7.普通民众外出建议戴什么口罩?

答:目前形势下,建议尽量避免外出、聚会,若确有出行必要外出时可戴医用外科口罩。

 

8.何谓居家隔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紧急指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居家隔离方案:因住院条件不允许或不安全,如治疗能力和医疗资源不足时,应考虑包括家中隔离等替代性隔离方法的使用。其中,症状较轻(低热、咳嗽、鼻涕、无征兆的咽痛)且没有慢性基础疾病(如肺病、心脏疾病、肾功能衰竭、免疫性疾病)的病人,可考虑家中隔离。

9. 居家隔离有哪些具体措施?

在家中隔离期间,病人需要全程与医务人员保持联系,直至完全康复。医务人员需监控症状发展,以评估病人健康状况。可以通话联系,最理想的方式是有规律的比如每天的面对面探访,若有需要可以进行专门的诊断检验。

此外,病人和家庭成员应该学习如何保持个人卫生,学习基本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方法,学习如何尽可能安全地照顾疑似感染家人,并学习如何避免家庭内部传染。病人及家庭成员应持续接受帮助、教育和监控。

该家中隔离原则同样适用于不再需要继续住院、但仍有症状的病人。注意,决定是否进行家中隔离,需要谨慎的临床判断,并且需要评估患者家人的安全性。

具体建议如下:

1)将病人安置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

2)限制病人照顾人数,理想状况是安排一位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且没有慢性疾病的人进行照顾。拒绝一切探访。

3)家庭成员应住在不同房间,如条件不允许,和病人至少保持1米距离。【哺乳期母亲可继续母乳喂养婴儿】。

4)限制病人活动,病人和家庭成员活动共享区域应最小化。确保共享区域(厨房、浴室等)通风良好(保持窗户开启)。

5)照顾人员与病人共处一室应带好口罩,口罩紧贴面部,佩戴过程禁止触碰和调整。口罩因分泌物变湿、变脏,必须立即更换。摘下及丢弃口罩之后,进行双手清洗。

6)与病人有任何直接接触或进入病人隔离空间后,进行双手清洁。同样,在准备食物前后、吃饭前、如厕后及双手看起来脏的时候需要洗手。如果双手不是肉眼可见的脏,可用酒精免洗液清洁。如双手肉眼可见的脏,则使用肥皂和清水清洗。(注意酒精使用安全,如意外吞食用或引发火灾)

7)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时,最好使用一次性擦手纸。如果没有,用洁净的毛巾擦拭,毛巾变湿时需要更换。

8)所有人呼吸道卫生应时刻保护好,特别是病人。呼吸道卫生指的是咳嗽、打喷嚏时,需要佩戴医用口罩、布制口罩,或者用纸巾及弯曲的手肘掩护,咳嗽和打喷嚏后立即进行双手清洁。

9)直接丢弃用来捂住口鼻的材料,或者使用之后正确清洗(如用普通的肥皂/洗涤剂和清水清洗手帕)

10)避免直接接触人体分泌物,特别是口部或呼吸道分泌物,以及避免直接接触粪便。

11)使用一次性手套为病人进行口部及呼吸道看护、处理粪便、尿液及废弃(国家可以考虑采取一定措施,保证废弃物扔在卫生填埋场,而不是没有监管的开放式垃圾场。且需要防止在填埋场因废弃物导致传染)。

12)避免和病人或在隔离空间被病人污染的物品,有其他形式的接触。如避免共用牙刷、香烟、餐具、饭菜、饮料、毛巾、浴巾、床单等。餐具使用后应用使用洗涤剂和清水清洗,不需直接丢弃。

13)使用含有稀释漂白剂(漂白剂:水=1:99)的普通家用消毒剂(大部分家用漂白剂含有5%的次氯酸钠)每天频繁清洁、消毒经常触碰的物品,如床头柜、床架及其他卧室家具。至少每天清洁、消毒浴室和厕所表面一次。

16)使用普通洗衣皂和清水清洗病人衣物、床单、浴巾、毛巾等,或者用洗衣机以6090摄氏度和普通家用洗衣液清洗,然后完全干燥上述物品。将污染的床品放入洗衣袋。不要甩动污染衣物,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自己的衣服。

15)戴好一次性手套和保护性衣物(如塑料围裙)再去清洁和触碰被人体分泌物污染的物体表面、衣物或床品。戴手套前、脱手套后要进行双手清洁。

16)有症状的病人在症状消失之前都应呆在家里,症状消失与否需要通过临床和/或实验室研究(两次RT-PCR检验阴性结果应间隔至少24小时)。

 

10.对于居家隔离密切接触者的有什么建议?

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紧急指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居家隔离方案:所有家庭成员都应被视为密切接触者,如家庭成员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和呼吸困难,要遵循以下建议。

密切监控接触者:所有跟感染者或疑似感染病人可能有接触的人(包括医护人员)都应该有16天的健康观察期。观察期从和病人接触的最后一天算起。一旦出现任何症状,特别是发热、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呼吸短促或腹泻,马上就医!

在接触者的观察期期间,需要全程与医务人员保持联系。医务人员应该提前告诉接触者如果出现症状,需要到哪里看病、什么是最合适的交通方式、什么时间从指定医院的什么地点进入,以及需要采取何种感染控制措施。

具体指导建议如下:

1)提前通知医院一名出现症状的接触者将前往医院。

2)前往医院的路上,出现症状的接触者应该佩戴医用口罩。

3)如果可以,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前往医院。应该呼叫救护车或者使用私人车辆运送出现症状的接触者,如果可以,路上打开车窗。

4)出现症状的接触者应时刻保持呼吸道卫生和进行双手清洁。在路上和医院站着或坐着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

5)出现症状的接触者和照顾他的人,应正确地清洁双手。

6)在前往医院路上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表面都应该用含有稀释漂白剂的普通家用消毒剂清洁、消毒。